|
|
|
|
118 |
2022. |
09.09 |
Das
methodistische Universitätskirchengesangbuch Soochow Hymnal zur Zeit
des Ausnahmezustands in Taiwan: Eine grundlegende Untersuchung.
Kirchenlieder in Krisen der Gegenwart/The Societal Relevance of
Hymnody.
IAH
Extraordinary Conference 2022 in Mainz (DE), Mainz /
Germany. (8-9.
September 2022). |
117 |
|
08.01 |
〈「梅茵茲聖詩學研究」的天主教聖詩集及其跨領域議題調查〉《關渡音樂學刊》第36期
,頁51-90。臺北藝術大學。 |
116 |
|
02.28 |
〈猶太教與基督教意識下的孟德爾頌家族姓氏更迭-Mendelssohn、Mendelssohn
Bartholdy及Mendelssohn-Bartholdy書寫相關的文獻考據〉《關渡音樂學刊》第35期
,頁1-42。臺北藝術大學。 |
115 |
2021. |
12.31 |
„O du Hüter Israel -
Quellenreise durch Okzident und Orient zum Einfluss des
Freylinghausen-Gesangbuchs in Taiwan“.
Religious Singing in Childhood, Youth and Education.
Part II. (I.A.H-Bulletin. Publikation der Internationalen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Hymnologie).
Nr. 48, Jg.
2021. pp.
117-139. Tilburg 2021. |
114 |
|
03.25 |
「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109學年度教師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論文〈近二十年德國「
梅茵茲聖詩檔案室」的跨領域研究發展概覽(2000-2020)〉。
東吳大學。 |
113 |
2020. |
08.01 |
科技部計劃(2020.08.01-2022.12.31)「從梅茵茲聖詩檔案室的跨領域研究探討德語聖詩典藏的發展與蛻變」(MOST 109-2410-H-031-005-MY2)。 |
112 |
2019. |
07.30 |
Paper:
CHIANG,
Yu-Ring.
"„O
du Hüter Israel“-Quellenreise durch Okzident und Orient zum Einfluss
des Freylinghausen-Gesangbuchs in Taiwan".
Geistliches Singen in
Kindheit, Jugend und Erziehung.
The 30th
Biennial IAH Conference. Halle, Germany. (30. July
2019).
|
111 |
2018. |
10.13 |
演講:〈聖賀德佳時期的中世紀音樂〉。聖賀德佳學院主辦「聖賀德佳音樂工作坊」-德國聖賀德佳榮列聖師六周年在臺慶祝系列。淡水聖本篤修道院靜心教育會館。 |
110 |
|
09.30 |
〈流行音樂神劇《路德》與神祕劇《慈運理檔案》中信徒生活與教會音樂的轉型〉《關渡音樂學刊》第28期
,頁31-60。臺北藝術大學。 |
109 |
|
07.25 |
臺灣宗教學會2018年會暨「宗教的多元與富雜學術研討會
」發表論文〈流行音樂神劇《路德》與神祕劇《慈運理檔案》中的信徒生活與教會音樂型態〉。
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108 |
|
06.01 |
"Die
Rezeption der Lutherlieder in Taiwan".
Kirchengesang und
Hymnologie in Zeiten der Transformation.
Teil I, Hauptreferate (I.A.H-Bulletin. Publikation der Internationalen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Hymnologie).
Nr. 45, Jg.
2017. pp.
58-81. Tilburg 2018. |
107 |
|
02.28 |
〈宗教改革五百週年視野差異下的音樂觀-德語區紀念「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宗教音樂活動分析〉《關渡音樂學刊》第27期
,頁1-31。臺北藝術大學。 |
106 |
2017. |
10.28 |
「2017年中華民國德語文學者暨教師協會年會及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宗教改革音樂的仁智之見〉。
東吳大學。 |
105 |
|
08.02 |
Paper:
CHIANG,
Yu-Ring. "Die
Rezeption der Lutherlieder in Taiwan".
Keynote speech for
29th
Biennial IAH Conference,
Løgumkloster, DK.
(2. Aug. 2017) |
104 |
|
07.31 |
"O
Come, Let Us Sing – Die hundertjährige Geschichte eines Anthems in
taiwanesischen Gemeindeliederbüchern".
Hymns
in Liturgy and Life / Kirchenlieder in Liturgie und Leben.
Teil II. Tagungsbericht /
Proceedings.
Cambridge UK 2015. HSGBI - HSUSC - IAH. I.A.H. Bulletin
Nr. 44, Jg. 2016. pp. 52-62. Tilburg. |
103 |
2016. |
09.30 |
〈德語區「以聖詩學為專業科目」的視野觀察-1986年國際聖詩學工作小組區域會議回顧〉《關渡音樂學刊》第24期
,頁109-131。臺北藝術大學。 |
102 |
|
08.01 |
科技部計劃(2016.08.01-2017.07.31)「以《國際聖詩學工作小組公報》為基礎探討深化臺語聖詩史料研究的可能性」(MOST 105-2410-H-031-042)。 |
101 |
|
05.19 |
"Die
taiwanesischen Gesangbücher ab dem 17. Jahrhundert. Ein kurzer
Rückblick".
W. Fuhrmann / I. Geanta / M. Grassl / D. Sedivy (Hg.).
Kürzen. Gedenkschrift für Manfred Angerer,
p. 173-191. Wien:
Praesens
Verlag.
(此為2012年〈超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藩籬──臺灣聖詩精簡回顧〉之德文原文) |
100 |
2015. |
11.20 |
「2015臺灣音樂學論壇」發表論文〈1997-2015國際聖詩學聯合會議普世聖詩使用分析〉。
國立中山大學。 |
99 |
|
08.01 |
科技部計劃(2015.08.01-2016.07.31)「從奧格斯堡聖詩學收藏考據臺語聖詩中的德語詩歌來源」(MOST 104-2410-H-031-030)。 |
98 |
|
07.27 |
Paper:
O Come, Let Us Sing – Die hundertjährige Geschichte eines Anthems in
taiwanesischen Gemeindeliederbüchern.
The 28th
IA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Cambridge, UK. (27. July
2015) |
97 |
|
01.31 |
〈從林錦生《七十年前之回憶》探討「荷門式裝訂」中的聖詩詞曲互換應用〉《關渡音樂學刊》第21期,頁7-28。臺北藝術大學。 |
96 |
2014. |
10.19 |
「2014臺灣音樂學論壇」發表論文〈神聖音景的迴響-近二十年歐洲普世聖詩概覽〉。
東吳大學。 |
95 |
|
09.01 |
"VON
SCHOTTLAND „BIS AN DAS ENDE DER ERDE“
-
Ueber
die fruehen
Kirchenlieder in Formosa (Taiwan)
in schottischen Berichten".
A
Sacred Soundscape.Part II /Klanglandschaft des
Heiligen.
Teil II (I.A.H-Bulletin. Publikation der Internationalen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Hymnologie).
Nr. 42, Jg.
2014. pp.
23-33. Graz-Opole. |
94 |
|
08.01 |
科技部計劃(2014.08.01-2015.08.30)「
近二十年歐洲基督教聖詩出版趨勢研究」(MOST 103-2410-H-031 -060)。 Top |
93 |
2013. |
10.19 |
「2013臺灣音樂學論壇」發表論文〈網路發展對西洋音樂史教研與學習之衝擊〉。
國立臺灣大學。 |
92 |
|
08.10 |
Paper:
VON
SCHOTTLAND „BIS AN DAS ENDE DER ERDE“ - Ueber die fruehen
Kirchenlieder in Formosa (Taiwan) in schottischen Berichten.
The 27th Biennial IAH Conference. Amsterdam/NL (11-17, August
2013) |
91 |
|
08.01 |
國科會計劃(2013.08.01-2014.07.31)「
從柯恩的聖詩學特藏探討早期臺語聖詩中的教會音樂教材」(NSC 102-2410-H-031 -048)。 |
90 |
|
07.31 |
〈國立臺灣圖書館兩版《養心神詩》典藏分析〉《關渡音樂學刊》第18期,頁7-26。臺北藝術大學。PDF |
89 |
|
07.06 |
2013臺灣宗教學會年會暨「臺灣宗教及其研究的典範與挑戰」研討會發表論文〈從荷治時期詩歌-概覽臺語聖詩分類的世紀演變〉。臺北市保安宮。 |
88 |
|
04.01 |
〈倫敦檔案館使用今昔-兼蘇格蘭亞伯丁大學圖書館巡禮〉《
東吳大學圖書館館訊》第36期,頁1-7。東吳大學。Web
PDF |
87 |
2012. |
11.17 |
「2012臺灣音樂學論壇」發表論文〈十九世紀蘇格蘭教會的樂理教材初探〉。高雄師範大學。 |
86 |
|
08.01 |
國科會計劃(2012.08.01-2013.09.30)「
從亞伯丁泰勒詩篇收藏探討蘇格蘭來臺傳教士的聖詩學背景」(NSC
101-2410-H-031 -056)。 |
85 |
|
03.16 |
「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第
29 屆系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從 Nattl,
Kartomi 及 Shiloah&Cohen 的異文化研究初步彙整東西方音樂間的相互影響
〉。東吳大學。 |
84 |
|
01.01 |
〈超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藩籬──臺灣聖詩精簡回顧〉。《藝術觀點ACT》
季刊(2011第三屆國家出版獎特優獎期刊、新聞、PDF),第49期(2012年1月號),頁16-24。
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
(改寫自2016出版之德文原文"Die
taiwanesischen Gesangbücher ab dem 17. Jahrhundert. Ein kurzer
Rückblick") |
83 |
2011. |
10.30 |
「2011臺灣音樂學論壇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從姚斯的接受理論探討臺語聖詩的涵化現象〉。
交通大學。 |
82 |
|
08.01 |
國科會計劃(2011.08.01-2012.07.31)「從格拉斯哥的彌恩斯特藏探討歐美聖詩在臺語聖詩中的應用」(NSC 100-2410-H-031 -045)。 |
81 |
|
07.25 |
"Rezeption
des britischen Gesangbuchs Sacred Songs and Solos in Taiwan:
Melodischer Einfluss und Anwendung im taiwanesischen Gesangbuch von
1926".
Christian Songs under
Persecution and Oppression.
(I.A.H-Bulletin.
Publikation der Internationalen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Hymnologie).
Nr. 39 (Jg. 2011) pp. 37-54. Graz/Opole |
80 |
|
04.30 |
「基督宗教與音樂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Ira
David Sankey早期詩歌旋律在臺語聖詩中的應用〉。
輔仁大學。(PDF) |
79 |
2010. |
11.26 |
「2010臺灣音樂學論壇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日治初期「自編詞譜合璧聖詩」探源-談《Church
Praise》與蘇格蘭聖詩在臺語聖詩中的應用〉。南華大學。 |
78 |
|
08.01 |
國科會計劃(2010.08.01-2011.07.31)「從愛丁堡大學聖詩學典藏彙整源自蘇格蘭的臺語聖詩」(NSC
99-2410-H-031 -032)。 |
77 |
|
07.28 |
出版《福爾摩沙的神僕之聲-荷治初期臺灣基督教音樂史料溯源》(Studies
of Liturgical Musicology in Taiwan, No. 3.)。臺北
:道聲出版社。 Top |
76 |
2009. |
12.31 |
出版《荷治時期臺灣基督教史料-荷蘭改革宗阿姆斯特丹中會檔案Code.
379, Inv. 191-192-193》(Studies
of Liturgical Musicology in Taiwan, No. 2.)。臺北
:道聲出版社。 |
75 |
|
12.11 |
主持「2009東吳大學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 |
74 |
|
11.28 |
「2009臺灣音樂學論壇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從「國際聖詩學聯合會議」議題探討2009年新版臺語《聖詩》與SONGS
AND SOLOS曲源的關聯與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73 |
|
10.31 |
〈以1923年版《聖詩》與1926年版《Séng
Si》首次出現曲目追溯2009年版臺語《聖詩》的詞曲來源〉《臺灣音樂研究》第9期,頁59-78,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 |
72 |
|
08.01 |
國科會計劃(2009.08.01-2010.07.31)「
從荷蘭梅登斯研究中心收藏探討荷蘭治臺時期傳唱詩歌旋律的關聯與影響」(NSC 98-2410-H-031 -019)。 |
71 |
|
07.29 |
Paper:
Rezeption des britischen Gesangbuchs "Sacred Songs and Solos" in
Taiwan.
The 25th Biennial IAH Conference/Joint Conference, Opole/Kamień
Ślaski, Polen. (29. July 2009) |
70 |
|
07.01 |
Ein neu entdecktes
Gesangsbuch aus Formosa (Taiwan) 1923–zur Zeit der japanischen
Besatzung.
BENE CANTATE EI (Festschrift 50 Jahre IAH-Commemorative
volume for 50 years of the IAH). I.A.H-Bulletin. Publikation der
Internationalen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Hymnologie. Nr. 37
(Jg.
2009) p.51-72. Graz/Opole. |
69 |
|
06.06 |
「2009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討會」講評。
Top |
68 |
2008. |
12.01 |
Die Verbreitung der
Psalmlieder von den Niederlanden nach Formosa.
I.A.H-Bulletin. Publikation der Internationalen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Hymnologie. Nr. 35/36 (Jg, 2007/08)
p.269-280.Germany. |
67 |
|
11.15 |
「2008臺灣音樂學論壇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日治時期兩版臺語《聖詩》的演進與變革〉。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
66 |
|
10.01 |
〈荷蘭治臺時期傳唱的新港語【主禱文】探討〉
《臺灣音樂研究》第7期,頁1-32,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 |
65 |
|
08.01 |
國科會計劃(2008.08.01-2009.07.31)「從伯德雷恩館藏漢文聖詩特藏探討臺灣傳統聖詩之起源與應用」(NSC
97-2410-H-031 -042)。 |
64 |
|
06.30 |
〈【Rock
of Ages】與【萬世磐】—甘為霖譯詞與詩歌創作探討〉《關渡音樂學刊》第8期,臺北藝術大學。 |
63 |
|
06.06 |
「2008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討會」講評。 |
62 |
|
04.20 |
〈西洋聖詩在臺灣的應用〉東門教會社青荊棘團契(約
中午12:00開始)。 |
61 |
|
03.14 |
「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第25屆系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從【替我打破石磐身】到【Myriad-Ages-Rock】—來臺傳教士轉譯歌詞及再填新詞的實例探討〉
。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
60 |
2007. |
12.14 |
「2007臺灣音樂學論壇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音樂史」與「音樂始」–從海頓的頭顱、貝多芬第十交響曲,談到【平安夜】曲源的夢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59 |
|
12.10 |
〈從〈當聽天使在吟講〉到〈平安夜〉故事的流傳〉
《新使者》雜誌,第103期,頁40-41。 |
58 |
|
10.10 |
〈每個時代有它自己的「敬拜讚美」〉
《新使者》雜誌,第102期,頁30-34。(摘錄,
Fulltext) |
57 |
|
09.07 |
演講:「Thank
God It's Friday ! 猶太與希伯來音樂饗宴」雙連提摩太小組(19:30,地點:九樓會議室)。 |
56 |
|
08.29 |
〈學習的典範〉
《坐擁書城:賴永祥先生訪問紀錄》。遠流出版社。頁314-316(2007年8月29日出版)。寫於2006年8月25日。 |
55 |
|
08.02 |
Paper:
Die Verbreitung der Psalmlieder von den Niederlanden nach Formosa
on
24th Biennial IAH Conference in Trondheim/ Norway (29. July - 3.
Aug. 2007, IAH:
Internationale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Hymnologie) |
54 |
|
08.01 |
國科會計劃(2007.08.01-2008.07.31)「荷蘭治臺期間臺灣基督新教音樂文獻檔案調查
(II)」(NSC
96-2411-H-031-004)。 |
53 |
|
07.01 |
「宗教比較視野與對話—宗教研究在地化與國際化」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從興瑟論文提及的「1000本詩篇集」跨出解讀荷蘭治臺時期詩篇傳唱的一小步〉
。臺灣宗教學會主辦。 |
52 |
|
06.01 |
〈巴赫《B小調彌撒曲》中〈尼西亞信經〉的結構特色〉《關渡音樂學刊》第6期,臺北藝術大學。 |
51 |
|
04.01 |
〈以達恬《大衛詩篇集》對照十七世紀荷蘭治臺時期傳唱的〈十誡〉〉
《臺灣音樂研究》第4期,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 Top |
50 |
2006. |
12.01 |
「2006臺灣音樂學論壇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以1868年的漢文樂譜《養心詩調》唱《養心神詩》〉
。中山大學。 |
49 |
|
09.24 |
〈十九世紀末西學東漸中的音樂史料—淺談杜嘉德樂理書的伯德雷恩藏本〉《臺灣音樂研究》第3期,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 |
48 |
|
08.01 |
國科會計劃(2006.08.01-2007.07.31)「荷蘭治臺期間臺灣基督新教音樂文獻檔案調查
(I)」(NSC95-2411-H-031-019)。 |
47 |
|
06.30 |
〈宗教改革家慈運理的音樂觀與音樂創作〉《關渡音樂學刊》第4期,臺北藝術大學。 |
46 |
2005. |
12.01 |
〈臺語聖詩中的「世界音樂」初探〉《關渡音樂學刊》第3期,
臺北藝術大學。 |
45 |
|
11.11 |
「2005臺灣音樂學論壇」發表論文〈從音樂學研究領域發展再述維也納的「音樂學分類」—
自2002年維也納大學音樂學系的改制談起〉。
臺灣大學。 |
44 |
|
07.03 |
「臺灣宗教研究的本土性與國際性」研討會發表論文〈從世界音樂層面探討早期
臺灣傳統基督新教音樂素材〉。
臺灣宗教學會主辦。 |
43 |
|
04.16 |
出版《臺語聖詩與韻文詩篇》
(Studies
of Liturgical Musicology in Taiwan, No. 1.,張德麟序、自序)。臺北:道聲出版社。 |
42 |
2004. |
10.21 |
「2004國際宗教音樂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日內瓦詩篇」與「英文日內瓦詩篇」之間的旋律發展史〉。 |
41 |
|
10.15 |
〈基督教音樂研究概述〉文建會傳統藝術中心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通訊第二期。 |
40 |
|
08.29 |
〈聖詩中的故事
Part II〉東門教會社青
荊棘團契(約下午1:00開始)。 |
39 |
|
06.04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04年音樂學研討會」
講評。 |
38 |
|
05.23 |
《聖詩中的故事》東門教會社青
荊棘團契(約下午1:00開始)。 |
37 |
|
05.21 |
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十週年慶「九十二學年度文學院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講評。 |
36 |
|
05.08 |
《宗教音樂》世界宗教博物館義工讀書會(時間:17:00,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 |
35 |
|
04.29 |
《聖詩史》士林長青團契專題(時間:19:00,地點:士林教會)。 |
34 |
|
01.08 |
出版《聖詩歌:臺灣第一本教會聖詩的歷史溯源》
(賴永祥序、自序)。臺北:臺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有限公司。
Top |
33 |
2003. |
12.10 |
〈加拿大哈立法克斯的盛會迴響:「2003年國際聖詩學聯合會議」記實〉,《新使者》雜誌,第79期(2003年12月),頁28-32,
臺北。 |
32 |
|
11.19 |
「東吳大學文學院第二十屆系際學術研討會」講評。 |
31 |
|
11.14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之應用」學術研討會講評。
|
30 |
|
10.26 |
二○○三年雙連教會成人主日學專題演講,講題:《大家
作伙來-吟詩歌、講古事∼你知道我們現在唱的詩歌是從哪裡來的嗎?》。 |
29 |
|
05.17 |
東吳大學音樂系碩士班九十一學年度文學院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講評。 |
28. |
2002.
|
12.10 |
〈莫札特:「後宮誘逃」序曲〉,「雙溪樂饗」樂曲解說,國家音樂廳,2002年12月10日。 |
27. |
11.17 |
臺北藝術大學『國科會藝術學門音樂研究的應用與方法』研討會。 |
26. |
11.16 |
真理大學「回顧與前瞻:基督宗教與
臺灣文化」學術研討會。 |
25. |
07.02 |
第三屆全國大學院校宗教研習營-宗教與藝術,講題:《基督教聖歌歷史》(南華大學人文學院
主辦 / 臺灣宗教學會 協辦)。 |
24. |
05.03 |
「東吳大學文學院第十八屆系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十七世紀蘇格蘭韻文詩篇的流傳與發展——近觀三個
臺語聖詩中使用到的蘇格蘭韻文詩篇版本〉。 |
23. |
04.26 |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主辦「宗教與藝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聖詩學研究的相關文獻書目探討〉。 |
22. |
03.25 |
〈柴科夫斯基:天鵝湖芭蕾組曲,作品20a〉,「雙溪樂饗」樂曲解說,國家音樂廳,2002年3月25日。 |
21. |
2001. |
12.03 |
〈浦羅柯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第二號組曲〉,「雙溪樂饗」樂曲解說,國家音樂廳,2001年12月3日。 |
20. |
07.31 |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委託,撰寫《續纂臺北縣志藝文志音樂篇現代音樂章》。 |
19. |
06.24 |
〈臺語聖詩與日內瓦詩篇第一百篇之間的誤會〉,
臺灣教會公報2573期,2001年6月24日。 |
18. |
06.08 |
《當基督教「傳統聖詩」遇上「敬拜讚美」與「泰澤音樂」》,南華大學,臺灣宗教學會宗教學者論壇。 |
17. |
05.21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宗教音樂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聖詩學傳統的系統比較研究—以十六世紀歐洲「韻文詩篇」發展史為例〉。
|
16. |
01.31 |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委託,建立民國34~84年間臺北縣戰後西樂發展之基本資料,完成《臺北縣戰後西樂發展調查報告書》,1320頁。 |
15. |
2000. |
12.09 |
「第一屆華崗音樂研究與網路資訊學術研討會」講評。 |
14. |
|
12.01 |
國科會計劃
(2000.12.01-2002.11.30)「人文社會實驗室—臺北市士林地區人文社會變遷研究專案計劃」,第三子計劃「士林區音樂資源之搜集與評估」﹙NSC89-2745-P-031-005﹚。
|
13. |
06.10 |
〈當噴禧年號筒〉《新使者雜誌》,第58期,2000年6月10日,頁33-36。 |
12. |
05.18 |
「東吳大學文學院第十五屆系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百年來德奧地區「音樂學分類」發展史概述〉
(112KB,下載閱讀論文請先安裝WinZip及Acrobat
Reader)。 Top |
11. |
1999. |
12.10 |
〈一首囝子的詩「咱當就近主」〉《新使者》雜誌,第55期,1999年12月10日,頁46-48。
|
10. |
11.15 |
出版真理大學宗教知識教育基本教材《基督宗教音樂史導論》單元。 |
9. |
06.05 |
參加「人文、社會、跨世紀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十七世紀荷蘭在臺宣教宗教音樂文獻案例——當今臺灣聖詩中“大衛詩篇第一百篇”的詞曲溯源〉。
|
8. |
1998. |
01.15 |
發表〈Ein
Kapitel ueber das taiwanesische Kirchengesangbuch〉(關於臺灣教會聖詩的一章),刊於瑞士《Singt und Spiel》(民樂季刊, Zuerich, 65 Jahrgang, Heft 1,
頁5-12,德語發表)
。 |
7. |
01.08 |
一九九五至一九九八年,走訪德國、英格蘭、蘇格蘭、荷蘭與美國,為一九○○年在臺灣以臺語(
臺南腔)出版的第一本臺灣教會聖詩《聖詩歌》,做一原始文獻上的研究調查,並撰寫成600頁的德文論文《Seng
Si Koa. Das erste Kirchengesangbuch in Taiwan—Bibliographische
Untersuchung der Primaerquellen》(《聖詩歌》─臺灣第一本教會聖詩的原始資料文獻調查),一九九八年元月取得維也納大學的音樂哲學博士學位。該論文並於一九九九年六月,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獎勵「甲種研究獎」。 |
6. |
1997. |
09.24 |
〈文化隔閡的延續?從聖詩第42首「當聽天使在吟講」講起〉,
《臺灣教會公報》2376期,1997年9月。
|
5. |
05.04 |
〈「上帝創造天與地」的歷史溯源〉,
《臺灣教會公報》2357期,1997年5月4日。 |
4. |
04.06 |
〈尋找英國母會〉,
《臺灣教會公報
》2353期,1997年4月6日。
|
3. |
1996. |
11.05 |
為紀念音樂理論家Heinrich
Schenker(1868-1935)逝世60週年於奧地利所做實地調查。調查結果以德文刊於1996年奧地利音樂學協會年報。〈Heinrich Schenkers Wiener Gedenkstaetten-- Gedanken zu seinem sechzigsten Todesjahr〉(Heinrich Schenker的維也納住所調查─Heinrich Schenker逝世六十週年省思),Mitteilung Oesterreichsche
Gesellschaft der Musikwissenschaft,Nr. 30 (Wien, 1996),
p. 41-51。
|
2. |
1995. |
02.05 |
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五年,在奧地利以音樂美學的觀點,研究貝多芬(1770-1827)的最後五首絃樂四重奏,研究結果以德文撰寫成論文《Analyse
zur fruehen Rezeption der Sonatensatzform in Beethovens letzten
Streichquartetten im Spiegel der deutschsprachigen Musikzeitschriften bis
Theodor Helm im Jahr 1868 mit Hilfe der Kompositionslehre von Heinrich
Birnbach und Adolf Bernhard Marx》(貝多芬最後五首絃樂四重奏中奏鳴曲式的早期接受史分析,171頁,奧地利國立維也納大學,1995年碩士論文)。
|
1. |
1994. |
03.25 |
查訪德國柏林與波昂,為旅德民族音樂學者王光祈先生(1892-1936)的傳記資料做一補充與實地考證。撰文載於〈王光祈的音樂著述與三十年代的柏林學派──從王光祈的自傳談起〉,《藝術學》
(藝術家出版社),第11期,1994年3月,頁11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