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學年度東吳大學音樂學系

 

學生習作論文選集

19999~20006

 

    目錄    回課程資料    回首頁

 

指導老師:江玉玲

研究生(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曲組             
 
孫瀛洲
  音樂教育組 林妍伶、林秀真、張愛理、張愛理、
張嘉芸、陳玉珊、黃頌妙、黃頌妙、
葉文傑、賴佳音
 
  音樂學組 林倩如、林湘寧、林雅婷、施福珍、
洪靜彣、孫俊彥、郭羿君、曾溥勻、
    霓、蔡淑慎、薛幼貞
 
  演奏組 王珮宜、王湘琪、白健光、李翊青、
柯瓊瑢、張詠佑、陳緒文、陳臻嫻、
黃富暖、萬怡君、葉舒林、葉蕙蘭、
謝美舟、謝綺倩

 OOO年七月編印

 

    目錄    回課程資料    回首頁

 

 

 

 

 

 

 

 

 

 

 

 

 

 

 

 

 

 

 

 

 

 

本論文集收錄了一年來選修下列我教授課程的學生報告,包括36位同學的53篇作品。

 

音樂資料與研究方法」是東吳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的入門必修課程。本學年在職碩士班的專題是「學門人物介紹」,依照各組別學門介紹歷史上或當代的學門人物,包括:作曲組—作曲家;指揮組—指揮家;音樂教育組—音樂教育家﹙或音樂教育法﹚;音樂學組—音樂學家;演奏組—演奏家。從報告內容來互相觀摩,不難發現,有的從生平、傳記入手,全篇還在基本資料的過濾篩選階段,有的則已經略過基本生平資料的描述,下手做更進一步的分析探討。這些都是從初學到進階的「功力」互現所在。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與「巴羅克音樂」兩門音樂斷代史,是音樂學組的必選及其他組的選修課。孫俊彥的「十四世紀法國記譜法」一文,詳實的記錄了他對這個議題,從無到有的研究經驗,並對資料的內容提出質疑與批判;而原文與譯文書寫順暢,也可供大家參考與觀摩。此外,盧利顯然是巴羅克時期的熱門話題。在此要補充的是,德國的OLMS出版社將出一套39冊的「盧利全集」(Jean-Baptiste Lully Oeuveres Completes),編者是Jérome de la GorceHerbert Schneider詳情可參考網站:www.olms.de

 

系統音樂學——音樂美學」仍是今年音樂學組的必修課。有的同學做的是西文的轉譯,有的則跳過翻譯,深入探討文獻上相關的問題。課堂上的「較勁」非常熱烈。我們從一位同學的email中可以看出大家對這門課的主動與用心:這學期的美學大家好像在“拚館”一樣,妳一言我一句的討論,蠻有意思的;我覺得我有比上學期上軌道一點了,也蠻認命的,目前為止對得起自己良心啦!!

 

台灣與基督宗教音樂」是各組選修。由王珮宜、陳臻嫻兩位合作採訪陳茂生老師,他們兩位雖然來自演奏組,做起田野調查來,絲毫不遜於音樂學組的同學。事實上,毋論中西音樂的歷史,不都是源於一篇篇田野調查的結果?

 

有很多同學在入學時,都沒有碰過電腦,一年下來的練習,進步神速。尤其令人感動的是64歲的施福珍同學,他的三篇報告,從上學期的「一指神功」,到下學期迅速確實的線上作業,不啻為我們大家的最佳典範。

 

在此,特別選錄一篇謝綺倩為「音樂見習與賞析」做的特別報導「作曲家蕭泰然的作品《上美的花》」。綺倩在歷經九二一大地震家裡全倒的災變之下,一年來仍有相當積極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另外,收錄了葉文傑為其他課程而寫的兩篇佳作「鋼琴背譜演奏的記憶策略」及「從台灣歌仔戲的演進談精緻歌仔戲未來的發展:以河洛劇團的《浮沉紗帽》為例」,希望成為同學們撰寫報告論文的參考。前者配合王湘琪的「激發人類無限思考的鋼琴家:格倫.固爾德Glenn Gould」,誠為兩篇研究鋼琴音樂不錯的參考資料。

 

一些論文格式,如書目、譜例或註腳來源交代不清的地方,在課堂大多已經校訂過。可是在書面繳的報告中沒有改正的,在此為「錯誤示範」,仍照原貌收錄。原則上,註腳、書目等,除了行距之外,盡量保持書面稿、磁片稿或是email傳送時的原有式樣呈現,本論文集並不特別做統一格式的編排,期望能讓同學們撰寫報告時,有多方參考的機會。最後也要謝謝郭羿君、郭欣宜在排版列印上的幫忙。

 

 

江玉玲 2000/7/22於淡水

 

Top    目錄    回課程資料    回首頁

 

 

 

 

 

 

 

 

 

 

 

 

 

 

 

八十九學年度學生習作論文選集

目錄

 

音樂資料與研究方法(職碩—上學期)

孫瀛洲

作曲家:巴爾扥克(Bartok

5

林妍伶

簡介卡爾.奧福教學法、作品及其發展

12

林秀真

達可羅士教學法對音樂教育的影響

17

張愛理

鈴木鎮一與荀子的音樂教育哲理之比較

22

張嘉芸

淺談音樂治療

38

陳玉珊

激發幼兒潛能的山葉音樂教學法

45

黃頌妙

從柯大宜(Zoltan Kodaly1882 ~ 1967)著作談匈牙利的民間音樂

54

葉文傑

從一個教育理念到一個國際音樂教學法:談高大宜教學法的發展概況

66

賴佳音

音樂性向測驗

96

林雅婷

台灣音樂學與作曲領域的動力火車頭:許常惠教授

122

施福珍

台灣現代音樂的導師:許常惠論著台灣音樂史初稿’’中的童謠天黑黑研究

139

洪靜彣

音樂學家薩克斯(Curt Sachs, 1881-1959)樂器分類法初探

166

 

初探音樂美學家漢斯里克的音樂美學觀

208

蔡淑慎

民族音樂學家—布魯諾.奈特(Bruno Nettl

233

薛幼貞

孔子的音樂觀

239

王湘琪

激發人類無限思考的鋼琴家:格倫.固爾德Glenn Gould

276

白健光

從帕華洛帝談聲樂現況

347

李翊青

淺談福特萬格勒的指揮藝術

354

柯瓊瑢

一代暴君:扥斯卡尼尼

358

張詠佑

伯恩斯坦Lenard Bernstein之特殊的第一次經驗

365

陳緒文

從伊麗莎白.舒瓦茲柯芙初探戰後女高音的發展與特色

369

黃富暖

來自扶桑的指揮巨匠:小澤征爾Seiji Ozawa

386

萬怡君

從阿格麗希與李帕悌看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393

葉舒林

認識卡拉揚

402

葉蕙蘭

霍洛維茲的音樂生涯及相關探討

411

謝美舟

驕傲要有本錢,囂張才有力量:來自莫斯科的音樂魔鬼「普雷特涅夫」

424

謝綺倩

我所認識的丹尼爾.巴倫波因

434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日碩—上學期)

林倩如

英國牧歌之起源

103

孫俊彥

十四世紀法國記譜法之資料蒐集與簡介

188

郭羿君

馬丁路德與德國宗教改革音樂

193

 

 

巴羅克音樂(職碩—上學期)

 

張愛理

甄.巴普悌斯德.盧利(Jean-Baptiste Lully):一位自我行銷成功的音樂家

32

黃頌妙

義大利的喜歌劇

62

林雅婷

巴羅克小號樂器的發展

126

施福珍

巴羅克音樂中期的西班牙音樂——傳統歌劇ZARZUELA專題報告

157

洪靜彣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初探:第三號吉格舞曲(Gigue)之分析與探討

174

 

巴羅克中期的英格蘭教會音樂

214

薛幼貞

法國歌劇與盧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

246

王湘琪

探索巴羅克古典組曲的發展

300

萬怡君

義大利歌劇在德國

399

葉蕙蘭

初探巴羅克中期英國鍵盤音樂作品Melothesia

418

 

系統音樂學——音樂美學(職碩、日碩—下學期)

林倩如

浪漫主義的先驅—W.H. Wakenroder

106

林湘寧

與尼采音樂的初次邂逅—以兩首音樂創作為例

111

林雅婷

華格納的音樂情感美學觀

134

施福珍

霍曼.克雷次許馬——詮釋學

161

洪靜彣

音樂的社會意義—阿多諾初探(Theodor Weisengrund Adorno,19031969

178

郭羿君

黑格爾的音樂美學思想

196

曾溥勻

魏本(Anton Weben, 1883-1945)通往十二音創作之途

201

 

音樂詮釋學

221

薛幼貞

謝林有機體的絕對藝術論與在意識流中變化的音樂現象學

251

 

 

台灣與基督宗教音樂(日碩—下學期)

王珮宜
陳臻嫻

陳茂生訪談錄

254

 

 

音樂見習與賞析(職碩—下學期;指導老師:張己任、劉廷宏、江玉玲)

謝綺倩

作曲家蕭泰然的作品《上美的花》

442

 

 

 

器樂演奏理論與教學-鋼琴(職碩—上學期;指導老師:叢培娣)

 

葉文傑

鋼琴背譜演奏的記憶策略

77

 

 

 

台灣音樂專題(2)-歌仔戲(職碩—下學期;指導老師:鄭榮興)

 

葉文傑

從台灣歌仔戲的演進談精緻歌仔戲未來的發展:以河洛劇團的「浮沉紗帽」為例

83

 

Top        回課程資料    回首頁